|
2024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
上一期
|
|
|
|
氢能耦合替代燃料悬浮煅烧水泥技术研究
马娇媚, 彭学平, 范道荣, 王佳硕, 杨欢迎
水泥技术, 2024, 1(6): 7-14.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07
摘要
(
225 )
PDF (3208KB)
(
61
)
氢能替代化石燃料煅烧水泥熟料是水泥行业节能降碳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热工理论计算,分析了氢气等不同燃料的理论煅烧温度和烟气量,搭建了模拟分解炉煅烧状态的悬浮煅烧小试实验平台,分析验证了氢能替代化石燃料煅烧水泥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同等热耗条件下,相对常规燃料,氢燃料未明显增加理论烟气量,氢能掺烧烟煤粉或稻壳粉对降低悬浮煅烧时的CO和NOX有正向作用,能够促进劣质燃料的使用;同时,氢能作为低碳燃料,能够进一步发挥其高活性作用,解决当前替代燃料在分解炉中不完全燃烧和NOX本底排放浓度高的技术瓶颈。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及碳减排需求,提出了20%氢能耦合60%替代燃料煅烧水泥熟料的工业化技术路线,此路线在应用于实际工程前,需进行更加深入的中试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水泥行业碳减排、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章清娇, 赵春芳, 蔡智, 韩辉
水泥技术, 2024, 1(6): 15-19.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15
摘要
(
255 )
PDF (1552KB)
(
55
)
随着国家碳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受到了广泛关注。介绍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源的分类与碳排放的计量方法,碳排放源可分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核算法与在线监测法等。概述了国内外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的主要技术并重点阐述了富氧/全氧燃烧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现状。目前,水泥行业碳利用的主要技术路径包括混凝土碳化养护、废渣矿化利用及新型固碳材料制备等。未来,水泥行业需在降低碳捕集成本、优化碳计量方法设备、高效利用碳资源等方面持续努力,以进一步促进水泥生产减碳降碳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双圈流水泥粉磨系统节能降耗优化调整实践
赵景顺, 李川, 王明治
水泥技术, 2024, 1(6): 20-26.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20
摘要
(
152 )
PDF (3012KB)
(
12
)
某水泥生产线采用由RP170mm-140mm辊压机与[?]4.2m×13m球磨机组成的水泥粉磨双圈流半终粉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辊压机辊面磨损严重、物料挤压效果差、系统结皮严重、选粉机间连接风管布置不合理、收尘器阻力较高、球磨机二仓研磨体反向分级严重等问题,系统工序电耗偏高。通过采取减小辊压机初始辊缝、严格控制原材料水分、治理设备漏风、调整磨内结构及研磨体级配等优化措施,改善了系统结皮,降低了系统阻力,粉磨系统产量由200t/h增至230t/h,水泥生产工序电耗由29kW·h/t降至25~26kW·h/t,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旁路放风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优化及经济性分析
王炯, 邹军辉, 张国平, 曹伟
水泥技术, 2024, 1(6): 27-30.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27
摘要
(
234 )
PDF (1725KB)
(
8
)
增设旁路放风系统是解决水泥窑采用固废原燃材料导致水泥产品质量劣化的有效途径,但传统旁路放风系统存在废弃余热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提高水泥窑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传统旁路放风余热利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优化,通过采用混合BP锅炉排烟取代混合环境冷风,回收了绝大部分的烟气余热资源,增加了余热电站的发电量。以某5 000t/d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工艺流程的经济性。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旁路放风余热锅炉烟气循环系统,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96.27万元,减少废气排放量42 750Nm3/h,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先进热工技术装备及其在万吨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荣亚坤, 杨蕾, 邓荣娟, 王文清
水泥技术, 2024, 1(6): 31-35.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31
摘要
(
137 )
PDF (1407KB)
(
15
)
热工烧成技术是水泥生产线大型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介绍了由天津水泥院自主研发设计的TX-3型弱涡流低阻型旋风筒、第三代自脱硝分解炉、Sinowalk型第四代篦式冷却机等系列先进热工烧成技术装备。以徐州中联10 000t/d生产线技改项目及沙特YAMAMA 12 500t/d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为例,介绍了采用先进热工烧成技术装备进行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改造后,徐州中联10 000t/d生产线标煤耗降至93kgce/t.cl,熟料综合电耗降低,冷却机热回收效率提高,预热器出口烟气NOX排放浓度≤50mg/Nm3,改造效果较好。沙特YAMAMA 12 500t/d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2025年投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水泥生产线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改造实践
赖初泉, 陈廷伟, 庞小平
水泥技术, 2024, 1(6): 36-40.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36
摘要
(
108 )
PDF (1570KB)
(
1
)
某5 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干法脱硫技术时,存在脱硫效果受窑工况影响较大、水剂脱硫剂影响窑系统热工制度稳定、窑尾大布袋易发生“糊袋”等问题;而采用常规湿法脱硫技术,虽然脱硫效果稳定,但存在湿烟羽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烟气冷凝、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再加热”三种技术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采取湿法脱硫配套烟气加热技术治理湿烟羽排放后,窑尾烟气SO2排放浓度≤50mg/Nm3,烟气含湿量<65g/kg,窑尾烟囱无白烟排放,达到了预期改造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回转窑轮带垫板系统改造
姜中毅
水泥技术, 2024, 1(6): 41-45.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41
摘要
(
126 )
PDF (7992KB)
(
0
)
某水泥厂拟将回转窑规格由?4.8m×74m改造为?4.3m×74m,为降低改造成本,采用三档支承和轮带利旧、设计制作双层松套式垫板系统的改造方案。重点阐述了双层松套式垫板系统的结构设计、加工制作、现场安装及日常运维。双层松套式垫板系统主要由内外圈垫板、挡环、过渡套筒等组成,设计时,需确保窑筒体及轮带与过渡套筒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值和滑移量;加工时,过渡套筒焊接完成后应作整体去火处理;安装时,垫板系统、轮带需预先与筒体大段节套装;维护时,应注意垫板系统的润滑、间隙值检测并及时更换垫板。本次改造共历时4个月,投产后回转窑运行稳定,实现了改造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水泥生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刘存超, 曾计生, 杨海旺, 李潇
水泥技术, 2024, 1(6): 46-49.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46
摘要
(
127 )
PDF (2280KB)
(
7
)
介绍了NIR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提出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出磨水泥生料质量检测控制时需关注的技术要点。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安装于生料出磨斜槽处时,取样器宜为自动取样送样设备,取样点应尽量靠近NIR检测点,保持NIR检测位点为微负压状态,NIR分析仪工作时需进行降温处理,以确保NIR分析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对比分析了PGNAA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和NIR分析技术的优缺点,结果表明,NIR分析技术的市场准入更便捷,综合成本优势更明显,后期维护更简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微晶纳米材料预防预热器结皮的应用实践
王志红, 谈延成, 铁晓红, 范炬炜
水泥技术, 2024, 1(6): 50-53.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50
摘要
(
114 )
PDF (4617KB)
(
1
)
某2 500t/d水泥生产线窑尾预热器系统阻力高、物料成分波动大、高温区域钢纤维浇注料易烧损脱落,导致通风不良、有害成分循环富集、煤粉不完全燃烧,系统结皮堵塞严重、停窑频繁,严重影响了窑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预热器系统物料结皮堵塞问题,使用抗结皮型微晶纳米材料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场应用实际表明,微晶纳米材料隔热效果好且表面平滑,使用微晶纳米材料的部位,表面温度大幅下降,有效解决了结皮堵塞问题;同时,熟料产质量提高,熟料标煤耗下降了2.5kg/t;工人劳动强度及施工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水泥生产装备智能在线监测交互平台的应用
刘国华
水泥技术, 2024, 1(6): 54-59.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54
摘要
(
134 )
PDF (8544KB)
(
2
)
传统的水泥生产装备运行状态监测巡检方式多依赖人工进行,存在设备故障状态易漏检、误检、信息化程度和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出了开发智能在线监测交互平台的解决方案,介绍了设备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和AI视频智能中台两部分构成的主要功能。系统成功应用于水泥生产传送带偏离监测、下料口堵塞检测、煤粉温度和火焰监测等场景,实现了水泥生产装备的故障智能预警和智能诊断,减少了设备故障停机频次,延长了水泥生产装备使用寿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离散元法分析辊齿齿高对双齿辊破碎机性能的影响
王观民, 刘朋, 张利军
水泥技术, 2024, 1(6): 60-65.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60
摘要
(
119 )
PDF (2607KB)
(
0
)
双齿辊破碎机辊齿齿高是影响其破碎性能的主要齿形结构参数,通过离散元法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齿高辊齿结构的物料破碎状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齿高的减小,物料破碎的位置逐渐向下方的辊齿包容腔偏移,避免了大块物料在尺寸较大方向的破碎,从而减小了齿辊转矩,但该转矩减小幅度越来越小;齿高/辊齿中心距的比值范围宜控制在0.6~0.7,此范围内不但双齿辊破碎机的出料粒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双齿辊转矩之和较小,有利于降低破碎机能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屈曲约束支撑在收尘器混凝土框架减震设计的应用研究
李顺, 王庆江, 杨振坤, 张福寿
水泥技术, 2024, 1(6): 66-72.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66
摘要
(
102 )
PDF (2741KB)
(
12
)
以某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水泥厂收尘器下部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采用耗能型BRB屈曲约束支撑的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方案和传统的非减震结构方案,并采用PERFORM-3D分析与性能评估软件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力弹塑性时程计算,对比了两种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对结构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的整体地震力和层间位移角均明显低于非减震结构,抗震性能更高,安全储备更好。采用减震结构相比非减震结构,工程量更少,经济效益更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工程项目施工合规技术路线的探索
朱锋, 赵迪, 张倩
水泥技术, 2024, 1(6): 73-77.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73
摘要
(
119 )
PDF (1712KB)
(
10
)
强化工程项目的施工合规管理,是防控项目施工风险和实现项目提质增效的关键手段。文章以某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工程项目合规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实施阶段的合规技术路线,涵盖了风险评估与管理、合规管理团队的建立、适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识别、合规政策与程序的制定、合规培训与教育、监控与审查机制的建立等关键步骤。该项目实施合规技术路线后,实现了“零安全质量事故”、“零停工整改”,熟料投产时间提前了半个月,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与安全,增强了利益相关者信任,是工程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和长期价值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废弃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陈祥, 朱刚, 冉成, 黄祥瑞
水泥技术, 2024, 1(6): 78-84.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246078
摘要
(
135 )
PDF (6087KB)
(
5
)
随着矿山开采进程的深入,因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部分地区发展的瓶颈。为修复矿山地质地貌、消除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提高废弃矿山绿植覆盖率,以某典型废弃露天矿山为例,针对该矿山存在的高陡边坡、废渣堆积、地貌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基于“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坡面削(清)方+挡土墙+排水沟+封边墙+场地平整+客土喷播绿化+覆土绿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技术,介绍了该技术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项目实施后,不仅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更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