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1-2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水泥混凝土水化热的研究与进展
施惠生, 黄小亚
水泥技术, 2009, 1(6): 21-26.
摘要
(
463 )
PDF (1560KB)
(
6
)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水泥水化放热的周期很长,但大部分热量是在3天内放出的,尤其是在水泥浆发生凝结、硬化的初期放出。大多数情况下,硬化水泥浆体和混凝土的早期体积变形,主要源于水泥的水化热温升,因此,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水化热是防止其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水泥混凝土水化热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前人在水泥混凝土水化热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些理论计算公式,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水泥混凝土水化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水泥生产中降低水化热的技术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三维设计方法在水泥工厂设计中的应用
相冲, 郭天代, 陈刚, 刘晔
水泥技术, 2009, 1(6): 27-30.
摘要
(
483 )
PDF (1558KB)
(
1
)
主要介绍三维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以及三维设计的应用特征和优势,探讨三维设计技术在水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浅析6级预热器的推广与应用
陶从喜, 孙洁
水泥技术, 2009, 1(6): 31-34.
摘要
(
516 )
PDF (1483KB)
(
1
)
介绍了应用6级预热器后对系统节能减排及投资、原料烘干、系统阻力及余热发电的影响,认为采用6级预热器系统可适当降低预热器系统出口温度,实现废气热焓的充分回收,从而有效地实现烧成系统的节能减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分解炉仿真技术在水泥生产调试中的初步研究
刘长旺, 余锦辉
水泥技术, 2009, 1(6): 42-44.
摘要
(
427 )
PDF (1021KB)
(
1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分解炉三维数值模拟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试验平台系统,天津院技术人员运用该系统指导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3号线的生产调试,对该厂分解炉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很好的预测,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了新的调试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湿法回转窑强制换热区域的改进
谢晓宇
水泥技术, 2009, 1(6): 45-47.
摘要
(
410 )
PDF (1455KB)
(
1
)
介绍了湿法回转窑内部结构现状,分析了预热分解带热交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强制换热区域改进方案。某氧化铝厂根据该方案对其湿法回转窑强制换热区域进行了改进,证明该区域内衬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嵌入式扬料板比原设计扬料板的使用寿命亦有明显提高;减少了窑体散热,提高了热利用效率,提高了湿法回转窑的台时产能,降低了吨熟料煤耗,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TRM5341立磨的操作
赵广涛
水泥技术, 2009, 1(6): 81-83.
摘要
(
458 )
PDF (1290KB)
(
2
)
介绍了天津院有限公司TRM5341立磨应用于辽宁富山水泥有限公司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生料系统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影响立磨运行的因素,介绍了磨机参数优化、降低生产成本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
魏振洋, 王中文
水泥技术, 2009, 1(6): 96-97.
摘要
(
440 )
PDF (866KB)
(
2
)
介绍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蓝田尧柏水泥厂的应用。利用两条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设置窑尾余热锅炉,利用窑头熟料冷却机排出的废气设置窑头余热锅炉,四台余热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供汽轮机进行发电,达到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硅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在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中的应用
郑翔, 李卫国, 占奇
水泥技术, 2009, 1(6): 101-103.
摘要
(
424 )
PDF (1266KB)
(
6
)
介绍了硅粉的特性,探讨了硅粉单独使用的优缺点,以及利用硅粉、矿渣微粉、粉煤灰等三种物料生产高性能胶凝材料的生产过程。硅灰通过内掺法掺入混凝土,可等量替代部分水泥,有效取代系数达3~4,最佳掺入量为8%~10%。实践表明,该胶凝材料能很好地改善混凝土性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粘钢加固混凝土构件二次受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唐杰, 项阳
水泥技术, 2009, 1(6): 108-110.
摘要
(
424 )
PDF (1243KB)
(
1
)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粘钢加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不仅能够求出结构内力和变形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能够描述二次受力后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开裂后切向刚度的折减,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粘钢与混凝土的联结滑移的影响。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是非常接近的,可有效替代试验分析方法,从而减少试验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