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25
|
上一期
|
|
|
|
水泥低能耗先进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马娇媚, 彭学平, 狄东仁, 赵亮, 陈昌华, 李波, 王伟
水泥技术, 2019, 1(3): 21-28.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193021
摘要
(
951 )
PDF (4487KB)
(
32
)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科研项目2012年正式立项以来,水泥低能耗烧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采用各向异性处理的雷诺应力模型,研究了旋风筒的分离效率、降阻以及预热器的换热机理,研发了弱涡旋低阻旋风筒、多级重构组合预热器,预热器出口温度≤260℃,压力≤5 200Pa。自主研发的分解炉计算机辅助试验平台,解决了计算机仿真开发中圆柱坐标非结构网格下极点处理这一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流畅场、颗粒场、温度场、组分场360°全场模拟,利用该模型研发的自脱硝梯度燃烧分解炉结合脱硝风管,通过三次风分风的方式可实现脱硝50%以上,SNCR氨水用量可降低到0.6m3/h以下。冷却机三维仿真技术能定性指导研发工作,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可以定性研究取风口的位置和形状,该部分工作为原创性工作,国内外尚无报道。优化的第四代冷却机总鼓风量1.872 0m3(标)/kg熟料,热回收效率~75%,中置辊式破碎机冷却机余热发电量达18kWh/t熟料。集成应用技术的水泥窑系统,达到了热耗2 694.0kJ/kg熟料,自脱硝效率≥50%,与能耗限额标准新建企业的准入值相比节煤率10%以上。以M厂2×
5 500t/d两条生产线为例,年可节省标煤5.82万吨,余热回收发电9 075×104kWh,减排CO2~15.8万吨,实现NOx减排~1 000t,新增利润1亿元。单项技术用于技改项目中,实现了提产、节能和减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BIM技术在工业EPC项目上的应用研究
胡亚东, 杨超, 刘涛, 孙利波
水泥技术, 2019, 1(3): 29-32.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193029
摘要
(
736 )
PDF (3901KB)
(
30
)
传统设计方式的EPC工程项目,工艺、建筑、结构等各专业设计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精准的协调与互动,工程管理粗放,信息化水平低,造成成本上升、资源浪费等。基于BIM的EPC项目管理方法,通过构建BIM平台可实现设计、采购、物流、施工现场的有效协同和数据传递,能有效管理项目的进度(4D)和费用(5D),提升企业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宏观管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通过生产运营和维护(6D)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工厂生产运行维护的信息化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水泥粉磨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魏灿, 俞利涛, 童睿, 王纯良
水泥技术, 2019, 1(3): 33-39.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193033
摘要
(
882 )
PDF (5130KB)
(
19
)
中材邦业(杭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水泥粉磨智能优化控制系统,采用一键启停技术、基于预测模型控制的先进控制技术和在线粒度分析仪,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水泥粉磨全过程、全工况、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水泥粉磨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的实施,使系统能在最经济和最优化的参数下运行,系统启动时间由原来的10~15min缩短到5min,明显改善水泥磨系统工况,稳流仓波动的标准偏差降低70%以上,45μm筛筛余的标准偏差由0.97降低为0.75,比表面积合格率100%,三大主机设备平均电耗降低1.1kWh/t水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SiO2气凝胶在混凝土中的稳定、分散与保温作用研究
李振华
水泥技术, 2019, 1(3): 95-99.
doi:10.19698/j.cnki.1001-6171.20193095
摘要
(
998 )
PDF (3028KB)
(
2
)
气凝胶在混凝土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是成功制备和发挥气凝胶/混凝土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在亲水性混凝土体系和机械搅拌作用下,通过调节和控制气凝胶表面的化学状态,制备了稳定的气凝胶/混凝土材料,研究了气凝胶与混凝土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对气凝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和控制动力学参数,成功地附着在气凝胶表面。气凝胶颗粒在混凝土中稳定,并保持原有形状。随着气凝胶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逐渐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